城镇化大势所趋,智慧城市向千亿级迈进
国家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指出,“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
“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最美好的希望”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德在《城市的胜利》一书中充满了对城市的赞美之词。
城市,自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吸引千千万万的人们来城市找寻无限可能,甚至在此落叶归根。
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89%,而这个数字不止于此,相关数据表明城镇化已成大势所趋。
AI、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步入落地阶段,面对城市庞大的人口承载量,智慧城市俨然成为新兴技术最大落地场景选择之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表示,我国正陆续推进智慧城市试点发展,截止至2020年4月初,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达到290个。如果把科技部、工信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改委确定的智慧城市相关试点数量计算在内,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累计已达749个。
根据IDC 2020年7月发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支出规模达到259亿美元,同比增长12.7%,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足可见国家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同时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在最近几年均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
智慧城市“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在这场争夺战里,各路玩家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海康威视推出智慧城市、浙江大华推出“城市之心”战略、宇视打造城市视觉中枢平台、华为则是平安智能体、阿里开发城市大脑,腾讯提出Wecity。
他们将AI、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技术结合现有的城市管理经验,作用于城市的治理,代码与服务器构建起了一座座“智慧之城”。
智慧城市的变与不变
堵车,是城市的“通病”。
以杭州为例,每天有200多万辆机动车、9000多辆公交车、无法计算的非机动车在城市的大大小小道路上来回穿梭,五年前的杭州由于缺乏系统客流量规划,导致在“堵城”排行榜上常年位列第三。
近几年AI、大数据、云计算正处于风口浪尖,但回归理性之后,能否产生实际效益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人们不禁疑问:新兴技术是否能够赋能智慧城市发展?庞大的交通数据如何处理?AI、云计算、大数据的到来是否能解决城市痛点?
“当城市有数据的时候,城市需要一个大脑,让数据帮助城市来做思考”其中这个大脑绝不是单一技术的应用,而是通过多种技术融合应用下才能更好实现“城市会思考”的愿景,它应该是AI、云计算、大数据等综合技术应用的产物,在此背景下,城市大脑应运而生,城市交通也开始发生变化。
城市大脑的第一步就是用数据和算法来改善交通问题,而成效如何?下方数据给出了答案:从2017年起,驱车走在杭州萧山66平方公里的主城区,相比三年多前,平均道路通行速度有了15%的提升;平均通行时间缩短3分钟。
506台超级云计算服务器搭建“飞天云”通用计算平台已经接入1400路视频、2018多亿条数据,日均节省时间由2017年第四季度的3404小时每人次,提升为18442.5小时每人次,增幅达到442%,换算成年溢出效益2.1亿多元。救护车在不闯红灯的前提下,到达救护地点的时间被整整缩短了50%。
落地的五年中,“城市大脑”不仅以庞大的代码与视觉图像洞悉了这个城市每个角落的一举一动,同时也在实施优化这所城市的运转和调度。
智慧城市建设使得一些城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然而,在下沉城市仍有很多地方尚处于基础建设期,也就是说,还停留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期阶段,未感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变化。
根据《2020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显示,随着智慧城市建设重心向低线城市和农村地区下沉,县域已成为智慧城市重要发力点,而县域存在的数据孤岛、新基建建设薄弱等问题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瓶颈所在。
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指出县城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还有较大差距。面对千城千面的地域特色、参差不齐的发展水平,智慧城市建设似乎显得“力不从心。”
面对“为什么建设智慧城市的口号喊了那么多年最终还是没能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曾表示:这是对所有IT、或者做互联网、做技术的挑战,只是简单的把IT技术、系统、产品全部塞到一个城市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也就是说,智慧城市建设不是技术的重复堆砌,而是有的放矢。
智慧城市“蛋糕”是很大,但前提是要有足够的胃吞下,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新加坡居全球智慧城市首位,为什么?
纵观全球,智慧城市的建设步履不停,新加坡、巴西里约热内卢、韩国松岛的城市建设等更是成为智慧城市的样本。
近期,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和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联合发布《2021年智慧城市指数报告》,新加坡居全球“最智慧”城市首位,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已连续多年在全球智慧城市排名中位居榜首或前列。
新加坡为何能成为全球“最智慧”城市?小编认为主要原因有三: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新加坡土地匮乏,资源稀缺,导致新加坡经济结构失衡,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数字经济便成新加坡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据估计,到2021年,新兴的数字经济将使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00亿美元。目前新加坡已向数字基础设施投资了4000万美元,以建立一个开放和包容的5G生态系统。
一台统管,注重新兴技术的应用。2014年,就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新加坡发布“智慧国2025”计划,公共安全领域,新加坡建设了全岛统一的城市级公共安全信息平台,视频系统全岛联网实现网络融合、信息交互、数据共享、功能协同等。在细分领域,新加坡还将结合AI、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打造智慧街灯,在现有的10万盏路灯基础上,建设涵盖全国的传感器网络,在灯杆上装置传感器,收集音量、气温、湿度、降雨量、水位和水流等数据达到城市环境建设的智能管理。
把数据变为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得力助手”。新加坡联合德国西门子科技公司建造“城市驾驶舱”,通过跟踪和分析城市生活各个方面,汇集所有重要的信息和数据,使“实时政府治理”成为可能,且不断提升相关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在智慧政务上面,新加坡开通覆盖超400万人的智慧政务系统,新加坡成为世界上首个在其国民身份计划中使用面部验证的国家,民众无需身份证,只需刷脸就能享受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
结语
在数字技术融合供给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中,城市不断进化,建设智慧城市绝非一朝一夕,是坚持长期和持续向好的过程。正如约翰·列侬所言:“所有事到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还不是,那它还没到最后。”所以建设智慧城市需要耐心和信心,需要走一条坚持长期主义的路。
想要了解更多讯息,请持续关注中国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