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燃气管道安全管理,保障民生安全
燃气安全问题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多起燃气事故频发,导致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专家呼吁应从历次事故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加强法规标准的健全、管理机制的完善以及科技赋能的强化,全面提升城镇燃气安全水平,以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老化的燃气管道存在多种潜在隐患,急需进行更新改造,并加强日常管理维护。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国天然气事业快速发展,但也伴随着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等多方面的隐患,如防腐层质量不达标、施工环节质量不稳定等。据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全国燃气事故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各类燃气事故中,管网事故占了34.5%。
一旦燃气管道老化,极易发生泄漏。例如,2021年在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艳湖社区集贸市场发生的“6·13”重大燃气爆炸事故,起因是天然气管道严重锈蚀破裂,导致泄漏的天然气在密闭空间内积聚,后因餐饮商户排油烟管道火星引发爆炸,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
“私自增设、占用燃气管线或将燃气设施包覆在建筑内等问题尤为突出,一旦发生泄漏,难以及时发现,容易造成燃气积聚而引发事故。”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高级工程师郑登锋指出,如果是室外埋地管道,泄漏的燃气很可能渗入周围的下水道、窨井及其他地下空间,一旦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去年8月发布的《全国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对老化或带病运行的燃气管道以及被违规占用或穿越密闭空间的“问题管网”,必须立即进行整改,若不能即刻完成整改,应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并规定限期整改,以确保燃气管道的安全运行。对于未能落实燃气设施保护方案的周边建设项目,也要立即采取行动,并依法严厉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因此,一方面应强化燃气管道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燃气公司有责任承担这一重要任务。“但受制于维护成本高昂及相关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足等因素,一些企业的安全管理滞后,安全技术设备配置不足等问题尤为突出,导致主体责任未能充分落实。”上海市静安区的贾先生表示。
另一方面,需要加快推进老旧燃气管道的更新改造。北京、海南等地纷纷发布了2024年的老旧燃气管线年度更新改造计划;四川、湖南等地也积极开展燃气管道“带病运行”问题的专项整治,加速推进燃气管道和设施的改造更新……各地相继对问题燃气管道进行排查,同时进行更新改造。
然而,燃气管道更新改造面临资金来源问题。小区公共管网及居民家中管道的改造费用由业主承担,地方财政则提供一定的资金补助。市政公用管道的改造由燃气公司出资。“这项投入非常巨大,一些企业在自身盈利和社会责任之间难以取舍。”郑登锋建议,应探索建立第三方参与的投资模式,兼顾管道更新改造的经济效益与公益性,促使燃气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完善相关法规标准,落实安全责任,防止第三方不当施工引发事故。
“在商铺铺设排烟管道时,施工人员随意在燃气管道墙上开孔。”广东深圳市龙岗区的黄女士反映,小区内的第三方施工不慎,导致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她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对第三方的监管,确保发现安全隐患能够及时调整。
为防范第三方施工对燃气管道的破坏,福建省自今年4月1日起实施了《防范第三方施工破坏燃气管道管理办法》,明确了项目施工阶段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管道燃气经营企业在燃气管道保护责任和措施上的责任。其中,施工单位在燃气管道安全保护范围内进行施工作业时,必须提前48小时通知管道燃气经营企业,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施工方必须严格落实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责任,切断安全隐患的根源。通过采用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在改造后进行通气、通水等关键环节的安全监控,确保工程验收合格,保证燃气管线的安全运行。”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许欢举例说明,黑龙江哈尔滨中庆燃气有限责任公司利用无人机配备高性能激光甲烷遥测仪对高压燃气管线进行三维立体巡视和检测,发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回传影像资料,实现巡视和检测的一体化,防范管线受到第三方外力破坏。
许欢还建议,应尽快修订城镇燃气管理相关法规标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燃气安全监管规定,压实各方的责任,切实解决第三方施工破坏和违规占压等突出问题。
重视燃气安全,事前预防尤为关键,不应陷入“重视事后救援处理而轻视事前巡查预防”的误区。许欢认为,应当将关注点放在事前预防上,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不断加强燃气安全防线的建设。
强化技术防范,提升异常情况的监测预警能力,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有市民反映,家中燃气报警设备未能有效检测到燃气泄漏,“只有家人闻到了刺鼻气味才发现燃气泄漏,幸亏及时采取了措施。”
燃气问题不宜仅依靠“闻”,更需依赖“技”。《全国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提出,要坚持创新引领和科技赋能,大力推广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燃气管理中的应用,广泛使用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依靠科技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确保燃气安全运行。
一些地区和企业通过创新引领和科技赋能,努力提升燃气异常情况的监测预警能力。
为应对送气过程中的运输安全问题,湖南省华容县为3万只智能新气瓶植入了感应芯片,对6万只旧气瓶张贴了二维码进行钢瓶追溯管理,为液化气瓶建立了“电子身份证”,实现了一体化管理。
江西省上栗县则建立了全过程智能燃气安全监管平台。“该平台能够实时监测燃气使用状态,即时发现燃气泄漏问题,并立即触发报警机制。”上栗县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邓自羽介绍说,该平台还能够进行智能决策,指导现场工作人员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实现即时处理。通过对燃气泄漏问题的即时监控,有效避免了传统监控方式的盲点,将因燃气泄漏带来的安全风险降到了最低。
对于“问题气”等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除了技术防范外,郑登锋认为还应该加大排查力度,严惩生产、充装和经营“问题气”的企业。对城镇燃气经营和充装企业不遵守消防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或因维护不到位导致消防设施设备不能正常使用等问题,要责令其改正,并依法实施处罚;情节严重者,要从严从重处罚。
“建议加强排查整治质量,提高城镇燃气的本质安全水平,推动燃气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变,加快建立城镇燃气安全的长效机制。”郑登锋表示。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下一篇:制造业转型:工业4.0与物联网的融合推动智能工厂发展
上一篇:近期安防行业要闻概览